33岁的堂哥,如今还是单身一枚
望着身边的兄弟姐妹都结婚的结婚、生娃的生娃,身为堂哥母亲的大伯母,每次只要一提堂哥的婚事都急得眼泪汪汪
特别是每到了年底,堂哥回家过年的时候,母子俩准会大吵一架
大伯母忧愁堂哥三十而立了,连个女朋友还没有,堂哥嫌烦了就直接威胁:“如果以后再动不动催结婚,我就再也不回家过年了”
没办法,大伯母只好找到堂姐,希望堂姐能给弟弟做做思想工作
可结果呢,堂姐听到催婚后,第一反应也是把母亲批评一顿,甚至还借此诉苦一番:“早知道结婚后的日子过成了这样,还不如打光棍一辈子,结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?难道就是为了让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一些、日子也过得更苦一些吗”
原来,堂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悲观情绪,主要是她生的两个孩子都有先天性的健康缺陷,大女儿需要靠药物维持一辈子,小儿子又是从小发育不足
刚开始的时候日子虽苦、可好在还有公公婆婆的帮扶,但天有不测风云,公公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去世,婆婆备受打击,每天喝得酩酊大醉,甚至有好几次都躺在马路上边哭边睡着了
于是,家里的顶梁柱倒了,婆婆没心思带娃,老公又需要在外面挣钱养家,所有的担子自此就落在堂姐一个人的身上
一天两天、一年两年,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之后,堂姐已经对婚姻和养孩子有了心理阴影,以至于她再次面对自己弟弟被催婚时,总是忍不住结合自己不幸的人生去打破,也是希望弟弟能多几年自由,即便要结婚、也一定是建立在足够多的感情和家庭基础条件上
听完这些,再想想过去的一些日子,似乎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焦虑又跟着爆发了
所以,结婚、养孩子的目的,难道真的是为了吃苦、降低原本的生活质量吗?兰妈想了很久,直到听到一段三观最正的回答:
“养孩子是为了付出和欣赏,不求孩子完美,不用替我争脸,更不用帮我防老,只希望这个生命能够健健康康地存在,让他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那么一遭,让我们当父母的,也有机会和孩子同行、一起成长,大家又一起拥有着幸福快乐,就已经足够了”
讲真的,这段话真的很美很美、也感动到我了
于是,兰妈认为“当你不明白养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时,那就换一种方式去看待吧”
比如,以下几种认知,就能帮我们有效找到答案:
01
养孩子是为了付出
不求多懂事,只求孩子在手心能健康成长
和一个小朋友聊天时,她每说起自己的妈妈,脸上就会露出特别甜蜜的微笑,还特意分享了自己的几个幸福瞬间:
•自己不小心打翻了牛奶,妈妈看到后的第一句话不是“怎么回事,你也太不小心了“,而是紧张地关心我有没有被吓到、烫到,然后还特意安慰我说“不要害怕,一杯牛奶而已,哪有你重要呀,只要你没受伤就是最大的幸运”
•小时候从幼儿园回家和妈妈唠嗑说废话的时候,哪怕听上去很无聊,妈妈也会放下手机,然后兴致勃勃地认真听我讲话,等到了关键的时刻还不忘来一句“后来呢”,于是,不管遇到什么新鲜事,我第一反应就是要赶紧给妈妈分享
•周末了,妈妈答应好带我去公园放风筝,可那一天妈妈还要去见客户忙工作,本以为去公园的约定泡汤了,没想到妈妈居然赶在公园下班之前陪我去玩儿了,虽然只玩了半小时,可那一次却让我牢牢地记住了:妈妈说话真靠谱
•晚上睡觉的时候怕黑需要点夜灯才能睡觉,妈妈也没有批评我,而是给我买了一个巨大的超人娃娃,然后每天还躺在旁边抱着我睡觉,从那以后,我再也不怕黑了,妈妈保护着我,还有超人娃娃也陪着我
•有时候我也会耍脾气的躺在地上打滚,本以为妈妈会吼我、威胁我,可是她居然是学我,跟我一样躺在地上耍赖,好尬、好丢人呀,我赶紧把她拉起来,然后我们像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疯狂地跑回家,那一次真过瘾,也好快乐
…
看吧,这就是孩子的幸福,和父母家长的行为举止息息相关
换句话来说,父母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感受,当你觉得养孩子是为了付出,只要孩子能在我们手心健康成长就足够”的态度时,那你在孩子面前就不会提那么多的要求,孩子感受到的自然也是父母的温柔和爱护了
02
养孩子是为了欣赏
不求考高分,只求孩子能找到自身的价值
说起最近一段时间的教育话题,高考分数无疑是坐拥榜首,只要是身边有高考生,那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跟着紧张、跟着八卦
单亲妈妈表姐,还有她的女儿,和我的关系一直都不错
女儿成绩出来后,身边的一众亲朋好友里,我也是她第一个分享消息的人
看到表姐发来的消息,高考总分考了405分,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喜,和以往的成绩相比,孩子确实是超出了预期效果
而表姐也借此说出了她的心声
她说:
“你知道我为什么有什么事都喜欢和你分享吗?因为你是一个特别会提供情绪价值的人,就拿女儿这次高考分数来说,也许别人会觉得怎么就考了那么一点分数,可这也是孩子真正努力过后的成绩,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没少付出、和体会辛酸苦辣,孩子不如期待效果的时候也会觉得疲惫无助,可换个角度来想想,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,也不要给孩子那么大的要求,只要是孩子尽力了,那就是最好的结果”
果然,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表姐女儿,还一个劲儿地夸她有用,妈妈也对她有着极高的评价时,小丫头居然还毫无保留地给我发来了她高考各科成绩的详细信息
嘴上也特别激动地说:“真开心,我平时期末考试都没考那么多”
听着孩子特别满意又充满自信的声音,我一瞬间就突然明白了养孩子的意义:为了付出和欣赏
是呀,当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,对未来充满期待,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亲密得如朋友一样无话不谈时,父母就会觉得自己的内心也是充满成就感的
可如果我们家长看待孩子成绩的时候是另一种态度,那结局也将会是完全相反的场面:
女儿中午回家时,就给我分享了一个学生们都害怕面对的话题
她说:“妈妈,如果我期末考试考的分数很差,你会怎么办”
我告诉她:“只要是你认真努力后的结果都值得表扬,但妈妈始终相信以你的实力还可以更上一层楼,如果你也是那样认为的,那我们就调整好自己的状态,后面再继续努力加油吧”
没想到,女儿听后居然直接抱住我,然后说“妈妈,你真好,我和同学们聊这个话题的时候,她们的回答都是:如果我妈妈知道我考试没考好,肯定会把我狠狠地揍一顿,然后第二天都下不来床了”
…
那一刻,我看到女儿眼里有明显的自信,而带着这份自信和放松,我相信她也能在考场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
所以说,养孩子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欣赏,欣赏孩子一路走过来的点点滴滴,也见证了孩子每一次成长和蜕变之后的喜悦
特别是等到将来的某一天,你回忆起孩子的时候,会发现自己的记忆里全部都是孩子的成长点滴,嘴里也有说不完的故事和幸福行迹
03
养孩子是为了治愈
不求多省心,只求双向奔赴治愈受伤童年
在我们90后的养娃圈里,流行着这样一句话:
“90后养娃,其实就是在偷偷养小时候的自己,他们小的时候没有被父母细腻疼爱过,心里面就会渴望这种被小心呵护的感觉,以至于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,就会把那份感觉通通都弥补在自己孩子的身上”
“小时候没有穿过漂亮的裙子,长大后有了女儿会买遍商场的公主裙,每天把女儿打扮得精致好看,小时候没有钱买零食吃,长大后生了孩子也动不动往超市跑,不是给孩子买好吃的零食、就是买好玩的玩具”
“你问我为什么要给孩子买那么多的东西,一个月挣多少钱呀?我的回答是:“不管挣钱多少,就是希望别人孩子有的、自己的孩子也有,这不是矫情,而是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的爱,现在怎么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,长大后不会再像我们一样自卑缺爱”
是呀,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,不幸的童年却需要一生去治愈
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的爱,并不会随着年龄的长大而失去期盼,反而是越长大越孤独、越长大越渴望被爱
隔壁村的一个年轻妈妈,在我的印象当中,她一直是一个善良又坚强的母亲
整个村里都没有人说过她一句不好的话,通情达理、热情好客也是大家对她公认的事实
可就是这样一个一见面就想夸几句的妈妈,前段时间居然和她婆婆大吵一架,然后还离家出走了
等到能联系上她时,她的父亲还劈头盖脸地责骂她“没出息”
这对于一个妈妈来说无疑是二次打击,情绪失控下直接崩溃大哭,整日借酒消愁、一想起伤心事就嚎啕大哭地像个孩子一样蹲在地上
当时,她说过最触动人心的一句话就是:“你们都不爱我,根本就没有人爱我”
这样的话,也许在很多长辈的眼里觉得太幼稚了,明明都是孩子的妈妈了,还整天跟个孩子一样把“爱不爱”挂在嘴边
事实上,对爱的需求和渴望,从来都是不分年龄阶段的
越是成年人,越是生儿育女成了父母之后,肩膀上的责任越来越重、所承担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时,心里面最渴望的往往就是得到尊重、爱护、和理解
这就像你在黑暗中走了很久很久、也吃了很多苦,好不容易走出来的时候,有人能对你说“真好,我已经等你很长时间了”,那种被等待和珍惜的感觉就是爱,也是你能穿透黑暗找到光明的无限动力和勇气
倘若相反,外面的人只会责怪你“真矫情,不就是遇到了一个小挫折吗”,那你可能永远都过不去这个坎儿了
所以,好话暖人心,好话不仅仅是对孩子成长的责任,也是孩子能否用幸福去治愈一生的关键
当你能做一个懂得付出和欣赏的父母了,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:养娃的过程是治愈孩子、也是在治愈自己